党政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党政要闻  >  正文

陕西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张志昌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3-11-30 点击数量:

11月30日,《陕西日报》以《创新用好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成效》为题,刊发了校党委书记张志昌的署名理论文章,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移风易俗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成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阐释。

全文如下:

创新用好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树立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体现出对乡村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更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村规民约。这些村规民约蕴涵着许多值得借鉴并和生活习惯融为一体的社会公序良俗、历史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追求,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河南登封周山村《村规民约》历经数次修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陕西蓝田县从《吕氏乡约》中提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将其融入中小学教材,并在道德讲堂广泛宣讲。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力量和乡贤的力量。村规民约将村民自治、法治和德治融为一体,在加强乡村基础工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村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创新用好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各地要积极出实招、用真功,将工作落细落小,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定力和耐心,为乡村治理不断注入文明力量。

坚持文化引领,增强思想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涵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基因,潜移默化地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愈发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不仅可以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乡村群众精神风貌的村规民约,积极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共享优质传统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思想自觉绵绵用力,推进乡村治理有条不紊地进行。

坚持群众主体,恪守原则规范。群众是构成乡村社会的主体,村规民约为乡村社会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基本规范。实践表明:只有反映集体心声、兼顾各方利益、彰显时代特色的村规民约,才能成为乡村群众的自觉遵循。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过程中,村规民约要发挥保障作用,必须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精神。村规民约的制定要与乡村自治的实际紧密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广泛征求和吸纳乡村群众的意见,有机融入法治理念和德治传统,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体现群众意志,务实管用。办好农村的事情,还需要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纸小小的村规民约,一条条原则和规范饱含着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坚持典型示范,营造浓厚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维护乡村秩序的基本准则,村规民约的有效践履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离不开乡村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头雁”,要与乡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将党的政策主张和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自身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乡村贤达、致富能手则是“劲雁”,应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群众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尊贤学贤、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头雁领航,劲雁助阵,群雁齐飞,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就能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治理体系。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村规民约在化解乡村社会矛盾时必须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实际,直面困局,解决问题。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站在维护乡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尊重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立场,有效破除陈规陋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成立议事会、评议团、参事会,搭建程序规范、机制健全、群众满意的议事平台;利用道德文明积分进行量化公示,督促村民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细则;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村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效疏通乡村治理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坚持提质增效,实现融合发展。村规民约作为一种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更好结合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要合理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乡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转型、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提升后,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能得到满足。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就能让广大群众口袋富,脑袋更富,更加明白“德”与“富”的关系,“家”与“国”的关系,才能早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最终目的。

乡村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化系统工程,创新用好村规民约,必须要在思想上增强自觉、原则上恪守规范、氛围上注重营造、体系上不断完善,成效上融合发展,开辟乡村治理的崭新格局,治理成效才能不断提升。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1/30/content_84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