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育人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提档升级。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校院两级抓思政课建设,“一院一策”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持续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的要素中,确保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全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所有课程全覆盖,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改革,先后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34项,建成课程思政案例库28个。培育了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1个项目获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1门课程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我校1名教师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中荣获“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称号、1名教师荣获“思政课程教学能手”、1名教师荣获“课程思政教学标兵”、2名教师荣获“课程思政教学能手”。3名教师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二、深化评价改革,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质量标准和多元参与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构建了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太平洋在线注册官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太平洋在线注册官网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坚持“德育为先”,推进“五育并举”,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新构建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四六开的“双四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劳育、美育、体育育人成效,出台劳育、美育和体育等3个实施方案,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成长档案。建立起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劳动清单制度,完善了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广泛的通识美育为基础,以专业的艺术教育为抓手,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为依托的基本思路,系统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推动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运动锻炼协调发展。劳育、美育、体育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得以落实。
三、优化专业布局,夯实学科内涵发展根基
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等需要,建立了学科支撑、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行业需求、协同育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原则,持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新增服务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新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先后新增本科专业5个,获批西北首个粮食工程专业,停招5个学科支撑少、产业需求弱、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招生专业调整为42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师范类、工科类、农学类、社科类等四类专业布局,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战略抓手,精心打造一流专业,凸显专业优势特色,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全面推进专业认证工作,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1个。
四、丰富教研内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能
围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新思路,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新增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学案例2个。立项建设省级特色在线课程、创新创业在线课程9门。不断深化教学创新改革,获批教育部“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62项;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2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新增省级教学名师3人。在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五、深化体制改革,凝练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创新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校院两级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持续建设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胜任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学校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等8个省级实践创新平台。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8项、银奖38项、铜奖32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1项,省级大创项目350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600余项。
六、扎根商洛大地,落实根植地方行动计划
落实服务地方职能,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入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鼓励引导教师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行业需求,开展产教融合、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能力素质拓展研究与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台2022-2024年新一轮《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压实根植地方行动任务。自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共立项资助项目381个,组建服务团队303个,参与教师1524人次,服务企事业单位325个,形成各类成果800余项。围绕基础教育、乡村振兴、健康咨询等开展服务培训系列活动600余次,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校地合作平台得以拓宽,协同育人持续深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了根基。
(作者:董朕 教务处)